日本的刊物每個都在比長壽的,當然現在中前段班的年輕人(包括卓編我),開始看的時候可能已是改朝換代過的、或是都已停刊再復出的。說到雜誌的不死傳說中的翹楚,當然就是日本出版界的曾祖父 — Magazine House (最早名為 凡人社),該出版社於戰後1945年成立,目前有工作人员204人,旗下包括 《Croissant》、《Brutus》、《Casa Brutus》、《Popeye》、《Hanako》、《Mama》、《Tarzan》、《Ginza》、《Ku:nel》、《&Premium》、《Anan 》等數十本雜誌。

當中又以《Ginza》、《POPEYE》、《BRUTUS》、《Casa》為四大紅牌,是街頭時尚嗜者必讀聖經。許多資深潮流文化者、時尚觀察家、媒體產業、造型師、雜誌編輯,可以說絕對受益於此些雜誌良多。

(五月份最新)

(位於银座的 Magazine House)

在新數位媒體以光速成長的環境下,紙本真的還撐得住嗎?

即便卓編自己身處在網路雜誌,依舊認為“紙本刊物永不死”,即便現在式微、收了不少好刊物,但觀看 Magazine House 旗下雜誌的處變不驚(當然最初赤字衝擊下它們一定也驚過),各個雜誌背後都有秘辛,但它如何至今仍讓死忠族群願意掏錢購買作為珍藏工具書籍,繼續往下看就知道了。

這次先來聊聊創刊於1997年的《Ginza》這本強者雜誌

 你還會買雜誌嗎?這問題可能很多人搖頭或是回答看附錄贈品決定吧!就連編輯自己本身都不會每個月買(因為公司會買喔!)但總有些雜誌是你會想要收藏的,卓編忠心於《Ginza》,第一次購入是 2012年的3月號(當時年紀小只因為它很厚而買,想說俗又大碗,後來才想到原來是因為15週年廣告頁面跟編輯頁數呈倍數成長~),印象深刻的是,當時被特別的排版和拍攝手法所驚豔,翻閱不下數十次還是沒有吸收完全,所以往後每個月需要靈感或素材是都還會翻到它,每翻一次都還是有很大的收穫,如果讀懂日文那就更完美了吧。

1997年創刊的《Ginza》定位在 OL 時尚族群,在早幾年時《Ginza》也曾經入住加護病房過(以那時來看真應該比《Relax》先走一步才是)。雖然最早期的內容已難可考,但曾經翻過一兩本,內容排版必須老實說乏善可陳。當然也找過不少猛虎將把它死灰復燃,像是縱橫日本雜誌設計界40年藤本泰也曾接手,但還是是救不回《Ginza》回天乏術。

(前任編輯長-藤本泰) 神蹟降臨!從吊車尾躍身神上經典讀物前三名?

單從封面轉變最為明顯,從最早開始永遠的素背景加上半身女模照,可以說是千遍一律,但自從某次忽然令你眼睛為之一亮,你就知道“事有蹊蹺”。曾有一說:一個雜誌的封面可以看出主編的能力,就在2011年,中島敏子接任主編一職,加上平林奈緒美的新任藝術總監,從此《Ginza》改朝換代般的起死回生。可以說是伯樂與樂馬的奇蹟相逢。

(中島敏子)

 看看以下兩排的年份,2011年5月號明顯始轉變風格,立即見分曉!

新的编辑和全新的思路

她曾在 nippon.com 採訪中談到:「到現在為止,我曾經做過的雜誌都偏向於文化方面,在《 Ginza》雜誌社的工作讓我對日本女性時尚有了直觀的體驗。不可否認,我曾經認為日本的時尚雜誌僅與時尚相關,我希望《Ginza》能將時尚作為世界的一部分展示給那些想要及時瞭解各個領域最新動態並對音樂、 藝術、 電影、設計等主題感興趣的女性。」

   正如她所堅持的理念,在當月一個大主題之下,衍生出的數個單元特輯,各自不同的包裝方式,帶入音樂、 藝術、 電影、設計等主題,但都不離大主題的宗旨,相當不簡單。

  

(拍攝日的工作照)

《Ginza》有三大特色

特色一. 大片幾乎外景

大型的主要單元幾乎都是在外景拍攝,每期都在外取景,企劃規模和累人程度非一般人能想像,但每次都能玩出不同花樣、各種拍攝方式,時而時尚感兼具幽默,創意性驚人。

特色二. 異常醒目的大膽封面

封面擺脫無趣的美模半身照,大膽使用各種風格封面,像是手機、相片、景物、插畫等,顛覆傳統反而有更多玩法,封面讓人看的津津樂道! 偶爾也會有明星藝人成為封面,別的雜誌是希望明星來為封面增光,《Ginza》可是女星搶著想登上的雜誌。

(綾瀨遙/安室奈美惠/水原希子早期也上過封面人物)

特色三.選題+視覺 絕對獨樹一格《Ginza》選題型的雜誌,且要與女性生活有所共鳴,長期下來即便選題立意不算最新,但切入方式與呈現的視覺效果絕對獨樹一格。

Editor_卓別林

Source_magazineworld / fashion-headline / wikipedia / yidianzixun 

可以用以下方式登陆

你已成功登入,
系统稍后跳转至首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