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2017
東方元素的崛起是否能挑戰西方時裝霸權,抑或只會被自己的聲音掩耳?
回顧今年各大時裝周,台灣不論在設計師、藝術家、模特或任何的時裝異業表現可說是大放異彩,讓濃情的東方文化色彩絢爛地擴散。有別於以往和西方跨界合作的方式,這回是「獨立」站出自己的舞台,號角翔起,將在地的文化細沙吹入西方世界,刮起的塵沙之豔了激起國際間對文化霸權的思考。我們的純青之火是否能越燒越烈,熊熊蔓延,不只單看創作者才情橫溢的發揮,整個大環境對樹立起的美感價值觀若能抱有一點遲疑,或許就是在往前的路上多了一份尊重。
凝視的批判,不到睥睨,才能將輪廓看得更清晰,跳脫既定的美。KENZO 今年 2018 SS 大秀大膽使用全華裔模特上陣,東方臉孔併入色彩斑斕的組合排列,奔放的調色畫在丹鳳神韻下,除了衝突感強的視覺差異,創意總監 Humberto 和 Carol Lim 刻意要模糊東西文化界線,將世人對時裝藝術的發展拉回應有的平衡。沒有所謂的全球化下的西方主流意識,歷史脈絡發展來看,大家同時出發,走不一樣的路,也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從不是因為身為東方人,才堅持著東方本位。早年高雄出身的蔣大衛就以世界第一中性男模之姿走上 Alexander McQueen、Emporio Armani 等國際秀台;今年串起的新星施力仁走進 Lavin,且擔綱 KENZO 壓軸模特,這些都是台灣模特界的壯舉,但大環境似乎看不到圈內的斐然表現,也看不懂這些對藝文,甚至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依舊悲催地讓「為了生存」一再成為台灣時裝界的共同哀聲。不要說挑戰西方時裝霸權了,如果現在就悲觀地望塵莫及,未來就會連巨人的肩膀都站不上去,前方視線也會漸趨模糊。
「我們的文化精髓在哪?我們引以為傲的特色是什麼?」 這是許多人無意識的平庸象徵,是台灣設計師難以和自家人民對話的關鍵,也是為什麼台灣或甚東方文化一直無法站穩國際形成拉鋸的原因。今年四大時裝周,台灣新銳設計師江奕勳、古又文、周裕頴、黃薇相繼在巴黎、東京、紐約、倫敦展露頭角,通過各國學院、協會審核排入官方日程,成了多項華人首位,但我們的設計師在不同的時裝重鎮長期耕耘下來的成績非有「目」共睹,而是最低層次的讚禮,媒體報導淪為恭奉掌聲的公領域,有誰真正意識到這些創作不僅和自己的生活有意想不到的超連結,同時也是文化根基延伸出的另類藝術表現。 ▲angus chiang 2018 春夏系列
▲周裕穎 江奕勳用最草根、最接地氣的生活體驗實踐他對台灣的美麗印象,從國語作業簿到翻玩檳榔西施和環島自行車風潮,不避諱地把島國風情搬到巴黎,一塊塊拼出異地人的台灣實景。擅作東西文化融合的周裕穎,紐約秀台上靈感取自國寶級書法藝術家董陽孜的墨寶《無聲的樂章》,以乾、濕、淡、焦、濃黑墨的深淺概念混合多樣毛氈材質,活化服飾上的大面料墨痕。純台灣服飾服設體系出身的古又文,則取材電影《絲絨金礦》,以傳統技藝繫入 David Bowie 和 Iggy Pop 如綢絲般的曖昧關係,英龐迷幻夾雜其中,織出一系列向經典致敬的套裝。 ▲
以上是在服設領域之文化菁英份子的優秀表現,他們的一場秀,好似放映著一段時間、一個場景、一群人的集體意識,再現一段故事背後的價值喚起大家對不同文化的認同。2015 年黃薇在接受 Beautimode 專訪時就說道:「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特點,最重要在於形成當中可以保留自己的特點,而不是盲目模仿歐美文化,這才是我們可以在國際上立足,或是形成台灣時尚的重點。」印證她所言,這群設計師、模特或藝術家不也正在吸收、創造、詮釋屬於台灣在地發生的一切,若好評都已在國際間傳開,國內仍選擇掩耳,人才只會不斷外流,錯失了一群發掘美的運動創作份子後,台灣土地上的故事就只有被自己吞噬的命運。 ▲Jamie Wei Huang 2017 SS
當全民有了總體意識才有可能撼動西方時裝或文化霸權的現象,試著轉換文化被動接受者的角色,不論是從上而下的政府施政,或下至上的美學培養,都應該建立起文化相對主義下應有的尊重及批判精神。唯有這套完善的思想制度,才有可能一步步撐起整個設計產業鏈,而我想這應該也是設計師們對這塊土地的期許和努力的指標吧! Editor / Antony Photo / Vogue、Beautimode、neo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