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2018
沒有音樂,就沒有生活——演員邱彥翔的搖滾音樂魂
演員邱彥翔(以下簡稱 Ralf)私底下對搖滾樂的熱情和他螢幕前一表正經、冷面笑將的形象看似違和,但唯有這種反差感,才能衝撞出自己心目中認為有價值的東西,而搖滾樂就是 Ralf 在演員工作和私下生活,心情轉換的一座橋樑,建立起屬於他對經濟美學和生活美學間的共同連結。 「沒有音樂,就沒有生活。」這是 Ralf 對音樂充滿自信的註解,也是自身生活實踐後的感受。「可能大部分的人多用視覺,或既定印象去架構出所看到的畫面,但我很在意一個場域內的音樂氛圍,它更容易帶我融入環境。」對 Ralf 來說,空間的每個角落、陳設、物件和人,都會隨當下播放的音樂,或自然聲影響自己的觀看方式。 用聽覺去感受,再用視覺去理解,是自我情緒和空間對話的一個過程,這樣的感知模式是從小淺移默化中培養出來的。Ralf 摸著頭回憶:「大約是國小二年級的時候吧,沒事就會聽 ICRT,也會固定收看每週六晚上余光老師主持的《閃亮的節奏》。雖然完全聽不懂前輩們的音樂解說,也不懂每首歌想傳達的概念,但那些旋律和節奏絕對跟到現在,成為演出時的靈感來源。」 一直以來 Ralf 都是以聽者的身份接觸音樂,雖然一直有組團的憧憬,但他更在意的是創作者和聽者間的互動。Ralf 談到:「創作者對自己的音樂一定帶著鄉愁,是具生命意義的緬懷,更是拾與放的循環;聽者則是選擇切身相關的作品來聆聽,兩者都是非常主觀且主動的個體。因此一張專輯,一場表演產出後的互動對我來說就必須謹慎看待。以一個長期聽者的角色,仍會抱持著寬心去理解各種沒聽過的曲風,不然就嫌嚴苛了。」Ralf 接著舉例之前去聽甜梅號專場的經驗,雖然不曾接觸過後搖,但卻很驚訝當下和台上的互動是甘願且舒服地被拉著跑,整個人隨電吉他的圓滑顆粒慢慢被帶入創作者的故事中,能感受到創作者和聽者兩方很真誠地面對彼此,是一場印象深刻的現場演出。 多年跑音樂節的經驗中,Ralf 加深體會搖滾樂所帶來的不僅限於創作者和聽者兩方自我束縛後的解放,他更從不同國籍、族群的觀眾為台上演出者衝撞、跳舞的動人畫面,看到多元文化的包容性,現場聽眾皆拔去最根本的自我認同,將演出者們的奏樂奉為共同信仰的儀式,而此音樂本質外的附加價值就是 Ralf 選擇當 Fuji Rock 長年聽眾的原因。「我不記得確切年份了,反正某一年第一去,到了園區門口,就下定決心每年一定報到!」和 Ralf 聊他逛 Fuji Rock 心得的同時,也分享著他收藏的歷年 Line Up 團 Tee 和各式周邊,喜悅之餘可知搖滾樂在他生命中是佔了多麽重要的位置。 回過頭來反看台灣的音樂祭和音樂展演,Ralf 以老樂迷的身份提出他的觀點:「20年前我只能在和平東路上的一些酒吧聽著吳俊霖(伍佰)的演出,現在這些駐唱性質的場所則獨立形成展演空間,獨立音樂也因不同展演空間的性質開始分眾經營,讓更多創作人更趨集中地被看見,這是一件好事;但不論在場地的硬體設備,或是現場觀眾的投入程度都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因此,Ralf 強調音樂展演仍得回歸主辦方和演出者的誠意面來談,就好比這週末的大港開唱於近年火速竄為台灣音樂祭指標,就是由於主辦方將高雄自成一格的海港文化融入本土濃濃的草根音樂中,加上意想不到的趣味性演出組合,兼具原創和娛樂性,讓新舊聽者在活動前就能感受到主辦方的熱忱。當然,身為音樂祭達人,Ralf 也不會錯過今年的大港,期待到時候在 SODA! 演出的海龍王舞台見囉!(關於淺野忠信的樂團 SODA! ) 從一位老樂迷的聆聽視野切入,我們看見 Ralf 在演員工作外沈熟穩眾的一面。不論是搖滾樂躁動、奔放的旋律,還是其多元並蓄的文化脈落,皆累積成 Ralf 工作和私下的生活能量,這些能量也不斷呼籲著自己還活著,還有很多音樂要挖來聽! Editor / Antony
Photo / 維可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