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2018
「假如時光倒流,Nike 會怎麼做?」/ 他們都是與 Nike 擦肩而過的重量級球人物
「假如時光倒流,Nike 會怎麼做?」相信鮮有人對如此一個成功的運動品牌做出這樣的疑問,當前,無論是各項運動場上亦或是街頭型人選用,Swoosh Logo 仍然佔據了不可撼動的一席之地,成功的宣傳手法、先進的球鞋科技、當家球星名人的代言等等,Nike 一步一步跨張著屬於勾勾的版圖,你不知道的是,這些人卻都是 Nike 的遺珠之憾。
Kanye West
饒舌歌手、創作家等多重身份的 Kanye West 曾與 Nike 聯手打造的鞋款相信讀者們都還歷歷在目, Nike Air Yeezy 傑出的銷售成績、前衛的設計,自然成為了鞋迷收藏家們的心頭好,接續更推出了 Nike Air Yeezy 2 ,看似完美的合作又怎麼會破局呢?
▲Nike 與 Kanye West 連乘的系列作在 Nike Air Yeezy 2 來到了高峰。
透過 adidas 高層 Jon Wexler 於社群媒體所發佈的原因,並不是因為錢,他甚至表示 Nike 當時的價碼是高於 adidas 的,然而,過多的限制似乎困住了 Kanye West,這也讓 adidas 有機可乘,品牌表示不干預任何的設計內容,並讓這位無限想法的設計師自由操刀。
▲這也造就了後續 adidas 旗下的 Yeezy 系列幾乎沒有品牌標誌性的 Logo。
可想而知,Nike 在這場交易中吞下了無比敗仗,畢竟加入敵營的 Kanye West 確實製造了無數的商機,球鞋市場亦為此瘋狂,相信這是 Nike 最不樂見的結果,卻也只能留下後悔,無法想像若 Kanye West 仍在 Nike 旗下是否有機會參與 The Ten 系列的設計呢?
Yohji Yamamoto
山本耀司,這個與時尚息息相關的名字,來自東京的鬼才設計師。他與眾不同的設計帶領了日本時尚走向國際舞台,而這樣一號人物與 Nike 究竟又存在著什麼關係呢?
讀者們想到他或許就能下意識的與 Y-3 做結合,品牌與 adidas 多次驚人的合作也創造出無數令人讚嘆的鞋款,但讀者們可能不知道的是,當初山本耀司有了將運動鞋與時尚做結合時,可是先前往 Nike 詢問了合作機會,Nike 以一句簡單的:「我們僅想做個純粹的運動品牌。」為由,拒絕了這位鬼才。
作為 adidas 旗下的高端支線,與 Y-3 聯名的系列可不僅是時尚元素地注入,在後續的合作無論是 Boost 中底科技亦或是 4D 列印,adidas 提供了大量的資源供這位鬼才設計師使用,也碰撞出了無數花火,運動鞋款與時尚的融合,Nike 確實錯過了一位名將。
▲adidas x Y-3 以 Futurecraft 4D 所打造的前衛鞋款也在早前登場問世。
Stephen Curry
戰場最高籃球殿堂,NBA。每一位球員的夢想或許都曾是與 Nike 簽約,並擁有量身打造的簽名球鞋吧,Nike 的眼光也十分準確,屢屢在總冠軍球隊或是 MVP 球星身上看見勾勾的影子,然而近期卻出現了 Nike 怎麼樣也想不到的致命失誤,與一位頂級球星擦肩而過的代價可非同小可,他竟價值 140 億美元?
Stephen Curry,若稱他為 NBA 最好的射手相信一點也不為過,在近四年的總冠軍戰中,3 次擊敗由小皇帝 LeBron James 所領軍的克里夫蘭,更在 2015-16 球季以全票姿態拿下 MVP ,多項史無前例的三分球里程碑,以 Nike 立足已久的品牌眼光,又怎麼會與他錯過呢?
故事回到 Stephen Curry 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球場比賽結束,這位射手剛寫下職業生涯新高的 54 分,並且穿著 Nike Hyperfuse 2012 P.E.,恰逢與 Nike 合約到期,相信品牌絕對知道這位球星與偉大僅一步之隔,續約優勢之大,又怎麼會讓他轉投 Under Armour 的陣營呢?
▲該年拿下年度 MVP 獎項的 KD 成為了 Nike 後續發展的主要目標。
據了解,Nike 有著能直接跟進其他品牌的強勢合約內容,幾乎不會錯過 Stephen Curry 這位射手的籌碼,卻在雙方討論合約時毫不給予尊重,多次叫錯了他的名字更用了與 Kevin Durant 開會時的投影片,在合約球星中也明確的分出了等級,可想而知 Curry 並不是他們的首要,心灰意冷的他在父親的鼓勵下也下定決心走向不同的路,與 Under Armour 簽約!
時過今日,Stephen Curry 已成為聯盟主宰力十足的球員之一,當年的對手 Kevin Durant 更在之後成為了隊友,為 Under Armour 所帶來的利潤更是驚人,足足創造超過 140 億美元的商機,若時光倒流,Nike 肯定願意用大把銀子留下這位當前的超級巨星吧?
後記:
確實,Nike 在行銷策略的成功不容質疑,但回過頭看,品牌仍然錯失了許多擴大版圖的機會,今回提到的三位重量級人物,分別在不同領域有著自己不可抹滅的地位,對 Nike 來說無疑是回到過去最想改變的決定之一,但也因為這些錯誤,我們有幸看到其餘品牌產生出了新的化學變化,也期待未來各家品牌都能佔有市場上舉足輕重的地位,百家爭鳴才是創意比拼最好的戰場。
Editor / Casper
Photo / Google、NBA、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