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新訊 Trend News

作為享譽國際的日本經典動畫片《AKIRA》,從 1988 年推出後,便在西方世界引起廣泛迴響並造成一波日本動畫風潮。

9 月底的一次電視採訪,《AKIRA》作者大友克洋出席「THE MACH55GO WORKS 55×20” Gallery X BY PARCO」展覽上,便在談話中透露了《AKIRA》與 Supreme 的聯名企劃,並指出將會在十月推出!消息一發布到網路上,立刻成為最受矚目的話題。

除了是 Supreme 本來就有極高人氣外,《AKIRA》一直都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動畫神作,這次的聯名 Supreme 雖然還未有確認任何消息,但相信大友克洋也不可能是隨便講講,在聯名發布之前,就讓我們複習一下,《AKIRA》令人著迷的地方?以及為何至今仍有許多電影、動畫、小說都向他致敬呢?

1. 《AKIRA》的故事在講什麼? 

《AKIRA》是一部典型的反烏托邦鉅作,故事背景設定在 1988 年,日本東京發生大爆炸,毀滅了整個東京,造成嚴重傷亡。31 年後,重建後的新東京看似繁華,社會上卻也充斥了許多問題,像是幫派鬥毆、經濟蕭條、革命起義等,在這樣社會、政局動蕩不安的情況下,軍方一直在秘密進行著名為「阿基拉」的研究。
 片中的金田正太郎與島鐵雄是從小在孤兒院認識的朋友,以正太郎為首的飛車黨在一次的意外事故中,軍方發現,鐵雄居然逐漸擁有與「阿基拉」匹敵的能力。而沈溺於力量的鐵雄也不滿一直被正太郎保護,開始瘋狂按照自己的意志為所欲為,並想要找出「阿基拉」向他挑戰。 

就現在來看,或許會覺得《AKIRA》的故事劇情沒什麼特別,不過這可是在 80 年代所完成的作品,在《AKIRA》之前,日本動畫都還沒有類似的故事題材創作,細膩的分鏡畫面與超前的創意更成為 Cyberpunk 風格中指標性的作品。


2. 《AKIRA》製作成本足足花了 10 億日圓 

《AKIRA》最早是一部 1983 年開始連載的漫畫,從 1984 年開始以每年一卷的速度發行,各卷都在讀者中引起轟動,之後更被翻譯成 6 種不同語言發行海外,到了 1988 年才由大友克洋親自導演改編成劇場版動畫。
 據「微文庫」報導指出由於漫畫宛如電影的分鏡鏡頭,畫面表現過於精細,使得原作曾被人認為「不可能拍成電影」,但大友克洋在《AKIRA》上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和精力,獨自完成了 700 多頁的電影分鏡頭臺本,每個分鏡頭都極為詳細,連玻璃窗上的廣告字以及停在酒吧外的破舊汽車都詳細描述。  最後《AKIRA》總作畫數高達 15 萬張,加上模擬真人嘴形作畫,製作成本約 10 億日元,創下了當時日本動畫的記錄。


▲這段金田正太郎與島鐵雄發生意外事故的片段,從酒吧、城市街道、飛車場景等,就能看出大友克洋對於「真實性」的執著,這在當時電腦特效剛起步的年代,玻璃碎片、煙霧、火焰、爆炸、激光這些動畫中最難表現的特效全都是手繪完成。

為了打造出極為精細的畫面,《AKIRA》採用了 20 世紀上半葉發明的賽璐珞動畫風格,即是把線條和顏色繪製到多層透明可滑動的賽璐珞片上,這樣的方法最早是美國開始使用,把人物畫在賽璐珞製作的透明膠片上面,背景畫在紙上,就可以做到很多不同的效果。  日本動畫在起步階段也是延續美國的做法,在很長一個時期賽璐珞動畫幾乎是「手繪動畫」的代名詞。不過因為製作成本太高,加上不環保,之後迫使日本商業動畫加快轉移到數位製作,時至今日已經不用賽璐珞製作了。


3. 大友克洋的破壞美學

雖然《AKIRA》被許多影評人視為是日本動畫的里程碑,影響許多後來的動畫師與導演,其畫面與分鏡設立了現代動畫的標準,更被視為是史上最偉大的動畫之一。不過仍有人表示劇情不連貫、內容交代不清,這邊需要明白畢竟電影時間有限,如果真心想要理解脈絡,建議是從漫畫著手。

而且透過漫畫更能理解作者大友克洋的想法,他從出道至今,發表了超過十部的長篇漫畫,像是《老人Z》、《童夢》等作品都在探討科技對於人類的影響,加上劇情裡的繁華與破敗、光明與黑暗、人力與機械等元素,互相角力直至破壞,毫不掩飾的血腥與暴力,對於觀影者來說都相當衝擊。



「在欣賞電影的過程中,觀眾可能會有一種相當混亂的感覺,但是欣賞完,離開那個情境下再去回想,卻又能夠拼湊出某種有形的東西,希望這部動畫能夠給觀眾帶來這樣的感受吧。」取自「微文庫
  

在看完《AKIRA》的介紹後,是否更期待這次與 Supreme 聯名的商品。在現今日本「萌」系動畫為主流的情況下,只能期許這樣的合作,能成為激起年輕人重新看待沈重主題作品的動力吧。


Editor:Alec
Source:hypebeastAkira 粉專巴哈姆特cinelounge

可以用以下方式登陆

你已成功登入,系统稍后跳转至首页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