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新訊 Trend News
12.29.2017
一切都只是為了賺錢?街頭愛好者所購買的是信念還是盲從?
2017 即將結束之際,許多媒體、品牌皆開始替這一整年做個總結,其實回過頭來看,今年可以說是街頭品牌最大鳴大放的時侯,像是 Supreme 與奢侈品牌 LV 聯名,亦或是 Demna Gvasalia 入主 Balenciaga 所帶來打破常規的前衛設計、Vetements
以街頭元素為基調所打造形象鮮明的 Oversize,再來還可以談到 Stüssy、A Bathing Ape 和 Palace 等街頭品牌的活躍,都一再顯示街頭文化是今年最受歡迎,甚至是最有「賺頭」的一筆生意。
當次文化成為主流文化
所謂的「次文化」其實並沒有任何負面的涵義,它泛指一群人經過相處互動,逐漸產生一種相互瞭解接受的規範、價值觀念、人生態度與生活方式而被稱為次文化。
▲美國 80 年代饒舌團體 RUN DMC
次文化多半會顯現在於面對事物的思想、態度、習慣、信仰和生活方式上,可以說是一種相對於主流文化的價值、信念,像是街頭文化就源自於 80 年代和
90 年代美國東西海岸的滑板、衝浪和街舞。
所以就這樣來看,次文化就好比口號,當你認同時,它就具有聚集人群的效果。像是 Supreme、Stüssy、A Bathing Ape 和 Palace 對於熱愛次文化的人來說,這些品牌象徵著從街頭出發,他們遠離大批生產的高檔服裝,令人們產生認同感。
或是像 Off-White 的主理人 Virgil Abloh
般,將街頭服裝與時裝結合,就算沒有傳統時裝品牌那樣的工藝、工坊等,不過藉由替青少年發聲,逐漸獲得消費者的認可,而這不端端只有 Off-White 而已,
從 Raf Simons
早期以青年次文化為源頭到設計,到 Vestments 和 Gosha
Rubchinskiy 等,他們也都積極地在時尚界替街頭文化提高聲量,甚至可以說正因為如此,才讓他們受到更多的關注。
賺錢成為首要目標
有此可見,人們是樂意見到次文化被搬上檯面,但是當越來越多人認同次文化的同時,是否也意味著次文化的層級將抬升到主流文化的層面上。
不過這也令人開始思考,人們是究竟是因為認同品牌信念,亦或是盲從,才會用購買來支持這些品牌。但不管怎麼說,街頭品牌的吸金能力著實令人驚艷!就拿今年早些時候,私募基金巨頭凱雷集團(Carlyle)斥資 5 億美元收購了 Supreme 的 50% 股權,揭示了整個品牌價值約 10
億美元。當然也有傳言說 Supreme 的創始人 James Jebbia 其實不願公開這些數字,因為他擔心會對一個於次文化發跡的品牌造成影響。
就連權威媒體 BoF 不久前也總結了目前潮流界中 10
大最熱門的收購對象,包括了 Palace、Off-White、Kith、Vetements、Fear of God、Noah、A-Cold-Wall*、Filling Pieces、Bianca Chandôn、424 等品牌,該文也提到根據跨國諮詢公司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的研究,今年高端街頭服裝幫助奢侈品個人商品在全球範圍的銷售額增長了 5%,高達 2630 億歐元。貝恩合夥人 Federica Levato 在前述報告正式發布前表示:「我們認為這與人們生活方式以及與 10 年或 15 年前的著裝方式的轉變有很大關係,那時候工作服才是更為正式的著裝。」
因此,最熱門的街頭品牌也成為了極具吸引力的收購對象。如果說街頭潮牌領域有任何新的發展勢頭,那就是許多街頭品牌越來越願意從戰略合作夥伴那裡獲得資本,超越了原本令其警惕的「出賣」的次文化根源。
或許街頭服裝從未像現在這樣成為一個利潤豐厚的行業,難免會讓當初被品牌信念吸引的粉絲感到疑問,當街頭文化走向主流,是否會讓原來的粉絲向品牌告別呢?不過英國街頭品牌 ALCH 的創始人兼設計師 Alex Hackett 認為:「我不確定它會不會消失。但街頭服裝的美妙之處,在於它會不斷地改變,好適應當前的社會環境。」
不過筆者卻認為就算街頭文化成為主流,在未來仍會有其他的小眾文化相應而生,而且時尚本來就是一直不間斷的輪迴,就算這幾年街頭當道,但誰能保證下一季仍是帽衫、老帽、球鞋等單品的天下嗎?
Editor / Alec
Source / basementspproved、i-D、highsnobiety、hypebe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