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新訊 Trend News

作為台灣知名攝影師的黃俊團,回顧其過往作品,街頭、時裝周、獨立樂團與同志文化都在其鏡頭之下。在主流與亞文化間穿梭遊走,其題材的廣泛性,也反映出拍照本身不僅是一種紀錄與創作,也是塊捕捉世俗百態的畫布,將社會的不同角落帶到觀眾面前。

而在攝影界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黃俊團,其實並非在最初就決定現今的職業。其原本就讀服裝設計再轉為媒體傳達,黃俊團:「當時沒什麼案子就會幫服裝系的好朋友拍攝,期間一直有接觸攝影,後來也覺得做設計沒那麼適合自己,
攝影相對設計做起來更開心,不像設計做很久從喜歡變成不喜歡,所以後來決定走向自己原本就一直在做的攝影。」



黃俊團曾表示:「若一張照片需要文字來證明其價值,那它就沒有價值」,對於相片有著嚴謹的標準,其實是源於審視自我後的大徹大悟。在網路剛興盛的時期,他曾在網路發表拍攝相關的教學與心得,一天回過頭來看發現:「調成黑白後,我忽然覺得自己根本不會拍照,照片內容真的很無聊,感受不到裡面的情感。」當畫面不再有色彩,撇除五顏六色的干擾,剩下的是畫面中的故事性。漸漸地這也促成黃俊團的拍攝風格,講求藉由以單一的照片來傳達氣氛和情緒,來省去過多的文字解說。

青春的軌跡 — 一瞬千擊

黃俊團:「就像大家都會講『甚麼是愛』,直到你遇到對的人才會理解。樂團的日子讓我看見真正的搖滾,不僅影響我的攝影,也進而促成《一瞬千擊》。」

「地球毀滅時,我的青春過剩後,不會有第二次機會」,這是黃俊團於 2011 年推出《一瞬千擊》中的註解,照片中的角色打著赤膊,手拿吉他,在深夜馬路中央溜著滑板,不顧世俗眼光地沉浸於熱愛的世界中,這也是黃俊團對青春所寫下的註解,張狂且叛逆。

黃俊團首部攝影集的名稱「一瞬千擊」其實是來自快打旋風角色的大絕招,需要消耗最多能量卻也有著最高的傷害。他形容自己當時的拍攝風格比較「兇」,這樣的稱呼也非常契合攝影,他說道:「『一瞬千擊』代表著捕捉剎那的照片能帶給人們很大的反饋,留下的不僅是一瞬間的事。」



談及「推出《一瞬千擊》的動機」,黃俊團過去在樂團的巡迴經歷,將年輕歲月奉獻於音樂的日子,也讓他意識到搖滾的態度,同樣也適用於攝影之中,兩者看似不相干的事物也碰撞出影響深遠的啟迪,進而催生出首部攝影集。黃俊團補充:「對一位創作者而言,能夠推出一部作品集也是彌足珍貴的一件事。」少則數十頁的一本冊子,紀錄著花費無數心血的作品,卻也透漏著作為一個獨特個體的自我價值,反映出人生的一部分。

▼攝影師的「職業傷害」— 受
黃俊團:「從《一瞬千擊》到團團影樓,我常在講述用愛來拍照這件事。《受》是頓時間回首發現,拍攝已經不是在『愛』而是『受』,許多拍攝變成沒有心在其中,轉為形式化地執行或單方面接受他人期待。」

隨著邁入而立之年,黃俊團迎來第二部攝影集《受》,有別於
《一瞬千擊》的不羈,卻是多了幾分成熟。許多人找上攝影師,常源自希望能夠擁有其特定作品的呈現,想像著既定作品中的人物變為自己,長期面對如此的期許也消弭拍攝者的熱情,漸漸轉變為沒有情感的複製。黃俊團:「當時對這樣的窘境很有感觸,也因此和策展人構思出無心之愛的『受』,講述這十年的回顧,對人生一個階段寫下總結。」

▲ 在《受》的攝影展中擺出以霓虹燈製作的「無心之愛」裝置,其中的「心」會不停閃爍,將「受」與「愛」合而為一,黃俊團:「愛或受都有人認為。或許心中有愛便看見愛,心中有所缺漏的人,看見的是受。」

從攝影集的演進,能從中感受出黃俊團對於攝影這件事,由過往的灑脫張狂走向更為深層的省思,鋒芒畢露的少年也變得更加圓滑而沉穩。黃俊團:「以前會去拍攝很貼近現場,去呈現很真實的樣貌。現在對很多事情的興趣已經不如從前,這對我而言也是種『職業傷害』,如同一種抗藥性。」

▼與台電合作 — 川流電湧


在近期,黃俊團也參與一項以台電作為主題的展覽《川流電湧》,黃俊團:「這次的合作
跟我過去的作品完全不同。算是第一次以藝術家的角度受邀請,希望我能夠在展場中增添關於人的作品。」藉由此次嶄新的體驗,也讓黃俊團從中了解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為拍攝的經驗增添更多元的視野。黃俊團也補充道:「能藉此進入全台的水力發電廠,也是大多人不會有的經驗。雖然拍攝的對象是素人,卻也為台灣帶來非常大的貢獻,我非常滿意這次的合作拍攝。」


其實,在與台電的合作過程也不完全一帆風順。由於黃俊團多元的創作主題,其中也包含著較俱爭議性的女體攝影。黃俊團:「最初與台電洽談合作時,有因為這些作品引起高層的警戒,畢竟是國營事業」,在過往較常拍攝相關題材,也從中透露出對於女性的迷戀,黃俊團解釋:「其實也有很多二戰後的藝術家也會以女性做為創作題材,我也非常喜歡荒木經惟。對男性而言,女性原本就是了不起且難以理解的個體。用拍攝去記錄喜歡的事物,這也是我的攝影初衷。漂亮的女孩子也是其中之一,能夠藉由作品把這種戀愛的感覺分享給大家,也很不錯。」



而當談及「未來是否有計畫推出展覽或作品」時,黃俊團透漏其實一直都有琢磨,但由於先前的展覽《受》耗費相當的資金與心血,希望下回能有人從中協助,而非獨挑大樑,其補充:「從《受》之後,即使有持續在拍攝,喜歡的作品其實不多,若要再出攝影集會選擇精選類或工作上的作品。」

▼ 鏡頭的一邊是作品,另一邊是人生


許多人一開始接觸攝影的是想紀錄下喜歡的人事物,將稍縱即逝的片刻化為永恆,對於黃俊團而言也是如此,其說道:「拍攝的初衷就是想紀錄些東西。另一個原因是能更直觀的創作方式來傳達東西,有人選擇音樂、繪圖,我則是選擇攝影。」

而在接觸多年攝影的經驗,拍攝過無數的相片,也讓人感到好奇「是否有最喜歡的作品?」,黃俊團表示:「我認為沒有。我會非常喜歡一張照片主要來自與相片中人物有很深的連結,就像聞香水、聽音樂能帶來很多回憶一樣。所以要說最喜歡的作品,反而是說特別懷念某一段回憶。」

▲ 在眾多作品之中,黃俊團提及為樂團法蘭黛首張專輯《受寵若驚》所拍攝的照片,由於當時沒有充裕的資金與器材,匱乏的資源也讓拍攝過程需要絞盡腦筋,才能夠呈現出最佳的樣貌。黃俊團:「當時非常用力地在拍這組照片,成果也非常滿意且貼近樂團」,一件作品的好壞,除了主觀的美感,對黃俊團而言,當時拍攝背後的人生經驗也是不可忽略的要素之一。

「都是有感覺才會拍」,這是黃俊團對於「如何投入拍攝情緒」的回答,其補充道:「在拍攝的當下大概就能知道是否能完整傳遞出這件事,雖然也會有很多照片不太順利。拍攝之後進電腦或洗底片也都能夠促成作品中的情緒,自己在進行這階段的事時,也會去思考如何加深觀者接收到的感受。」也因此,一幅能夠傳達出正確情緒的相片,不只取決於拍攝的一部分,從拍攝前、拍攝當下再到後製,過程中每個環節都作為好作品的基底。

▼ 相片也是一種傳遞的媒介
黃俊團:「看了有所共鳴,這就是某種程度的佳作。愛與恨是一種快且極端的東西,很多事物都能歸類在這兩者之間,我認為有讓人感受到這件事才是好照片。」

而無論是主流或非主流的世界都能夠化為創作靈感的黃俊團,提及「如何選擇題材」,他解釋:「當時著迷於甚麼事情就會去拍攝,自己必須要有感覺」,為了得到附有強烈感受的視野,必須要對世界有探索的熱情與好奇心,投身探究其中,與題材間獲得共鳴,然後解構重組,才能藉由相片如此直覺地創作方式,將情緒和氛圍傳遞給觀者。黃俊團補充:「把自己的感受帶給大家,這對我而言是最重要的。我很享受作為提醒者的身分,讓人發覺已知的人事物是能用不同的角度去欣賞。」當我們觀看相片時,除了其中的被拍攝物,同時也是在欣賞拍攝者的觀看角度。



「要如何挖掘有感覺的作品嗎?」黃俊團像是遇上難題揪著臉,沉思許久他才回答道:「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或許天生的吧。我很容易對人事物有感覺,從小一直都是如此,很容易有共鳴。其實也不會特別去做電影欣賞、看書之類的藝文活動,平常已經很容易有共鳴,會帶給日常生活額外的影響,看部愛情電影會很感觸地思考好幾天。」猶如那樣的陳腔濫調,當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必為你留下一扇窗。對於日常的人事物容易有著強烈的共鳴,為黃俊團帶來有別於他人的獨特視野,卻也伴隨著負擔。

黃俊團:「我花很多時間在思考各種事情,想像未來的人生或以前的日子,即使是散步、喝咖啡或打電動,也是如此。或許也是因為從小就有這樣的習慣而睡覺不太做夢吧,只要有作夢,即使是惡夢我都會很興奮,因為起床又是平凡無奇的一天,在夢中還更為刺激。」



在黃俊團的作品之中,「人」是一個常見的主題,這也讓編輯感到好奇拍攝過千百種人之中,是否有偏好的對象?黃俊團:「除了漂亮的女生,還有像 LEO37 這種散發很強能量的人。」提及 MIXFIT 近期曾介紹過的 LEO37,其作為音樂平台「That’s MY SHHH」主腦,推廣台灣的音樂文化,黃俊團解釋:「在舞台上,你能看出他很認真在對待著熱衷的事情,不帶一絲虛假,真摯地沉浸在其中,這種時刻就會促使我想拍照。」

談及以人作為攝影題材,黃俊團也透漏有趣的經驗:「當時有朋友找上門,覺得自己這輩子已經非常精采,希望我能夠幫忙拍張代表自己的遺照來圓滿人生清單。」隨著年紀增長,參與過的喪禮也隨之增加,黃俊團發覺遺照的挑選,常常到最後會是以證件照作為這總結一生的相片,也讓與相機為伍的他多少有些感慨。黃俊團:「要從一輩子的光陰中挑選能代表自我的總結,這樣的概念讓我很感興趣。一個人活過六、七十年,無論成就大小,經歷都稱得上非常精彩。當你一生的親朋好友來到靈堂悼念,這張相片要怎麼代表你的人生,如何讓人感受到這就是真正的你。」

▼ 後記


當黃俊團拿起相機按下快門的那一刻,捕捉的不僅是心中的感受,也為自己的人生留下紀錄。其中耐人尋味的便是社會中有成千上萬的景象,並附帶著無數的觀賞角度,為何唯獨鏡頭下的畫面會吸引著他?從中我們看見黃俊團獨特的世界觀,甚至在觀賞作品的同時,也參與了其往昔的人生片段。那麽對 MIXFIT 讀者而言,你所看見的是「愛」,抑或是「受」?

最後,黃俊團想透過本次訪談告訴讀者們:「不論是想要學攝影或在其中感到徬徨的人,都應該要想清楚心目中的攝影是甚麼。即使是藝術領域,也需要不斷審視作品是否傳達出個人特質或意念。當現在創作變成越來越自由,去了解其中的專業對創作有很大的幫助。」






Editor/ Paisley
Photo/ Momo黃俊團
Design/Momo
Video/Will

可以用以下方式登陆

你已成功登入,系统稍后跳转至首页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