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新訊 Trend News
12.24.2022
要在國際發光,台灣時尚還需要什麼?專訪業內四位設計師,淺談台灣時尚現況!
說到了時尚產業,想必是許多人感到興趣的領域,可以從其中看見許多設計師腦內天馬行空的創意,一點一滴轉化為能夠穿上身的服裝。而國際著名的四大時裝周「紐約、倫敦、米蘭與巴黎」等等都已經行之有年,包含東京、上海、首爾等等亞洲國家也已經開始展現了自身的實力,帶來非常多的精彩作品。
那麼反觀台灣,其實台灣的時尚、流行文化發展至今,也誕生了非常多值得讚許的品牌,而文化部主導的「台北時裝周」目前也已舉辦有三年時間,不過相較日本、韓國與中國等等,仍然較少真正於國際舞台持續發光發熱的品牌,這其中究竟有什麼樣的環節需要努力再調整?MIXFIT 今回也就邀請了四組相關產業人士,分別為 NAMESAKE 主理人之一 Michael、Professeo.E 主理人 Ken、HYST SHOP 店長 kuanyee Li,以及時尚設計師 Jenn Lee,為我們解答相關疑難雜症。
M:台灣品牌較少或是較難登上國際舞台,欠缺的關鍵是什麼?
Jenn Lee:
現在時尚產業在台灣比過去有更大的聲量,但仍然是近幾年才開始慢慢被重視的產業,所以還在一個像是嬰兒的狀態,各產業與時尚還沒有做到非常完美的整合。以韓國定位為例,他們將娛樂、電影等產業與時尚進行非常全面的佈局,國內也有國際巨星等級的明星支持且推廣國產品牌,整體產業的根基相對穩固紮實。
Ken:
這是複雜的結構問題,它必然與經濟、政治、歷史、地緣以及各種面向的發展形勢有關聯,甚至我不確定是否存在某種文化上的立場合法性所催生的鄙視鏈,畢竟有許多優秀的他國品牌也並未進入四大秀場或是一級選貨店。因此我只能反過來回答什麼「不是」,個人認為至少在作品優劣上我們並不遜於其他國家;並且這點並不限於時裝產業。
Michael:
我覺得不外乎是與歷史和政治有關聯,過去人們需要求溫飽,沒時間關心所謂的時尚。且我們都是幫別人代工居多,一直以來美學在台灣也不是非常被重視的一塊,因此這是很需要時間去推翻並培養的。
冠毅:
以原有的宏觀優勢來看,日本內化的各種風格底蘊擺在那,韓國政府與娛樂業操作進而帶動整體時裝產業的重視,而中國市場基數與整體產業的規模優勢,相較之下台灣的確並無明顯的突出條件。
M:換個角度,那我們的優勢或具備潛力的部分又是何處?
Jenn Lee:
我覺得台灣有很多隱藏的非主流年輕爆發力,很多都是主流媒體與大眾還沒有看過的,其實私底下已經在國際上有非常多聲量。我認為這些非主流的 Youth Power 爆發力能夠先被大眾看見與接受,台灣一定會變成一個很酷的地方;只要我們夠酷,國際上的酷傢伙就會想要來朝聖台灣。
Ken:
若概略地以地理做區分,個人認為優勢在於作為主流美學觀點的歐美,仍對於攏統的「東方文化」感到興趣,而這或許可以大膽地說是一種模糊的印象造就的審美距離。那麼問題仍舊回到我們自己,我們如何去展示自身文化?並且要謹惕的是,這裡所描述的自身文化,並非是歷史或是與當代媒體共同形塑的東方標籤。
Michael:
我覺得台灣很有包容性,但這種包容性有利有弊,優勢是我們能夠以各種不同的資訊,汲取各方面的設計與靈感;但另一方面,也相對容易失去自己的風格。
冠毅:
相較於這些國家已逐漸成形或越趨成熟的時裝產業環境,台灣現還處於萌芽階段,反面思考來說,更有助於有更新且跳脫一般產業邏輯的聲音容易被重視,而非淹沒於既定模式中。
M:若要改變這樣的現況,我們需要加強的有哪些環節?
Jenn Lee:
接受各種美,若大眾對於藝術或時尚等有更多的包容力,並且享受眼球高潮的快感,整體社會氛圍應該會更有趣,也會更快把台灣變成一個更酷的地方。
Ken:
我認為展示文化的方式必須從小而局部開始,且個人認為必須更深入地從周遭生活中去觀察,觀察那些隱隱作用於我們所身處環境的視覺要素,從這些珍貴的差異去認識、反思,繼而在創作觀念上不被主流所宰制、落入不斷追逐的窮途。
Michael:
我觀察到台灣有許多創意家不太願意去接納其他人的意見,然而多接觸或多交流是很有益幫助激發想法的。
同時我也很鼓勵年輕人都努力去接觸各種美的事物,其實會發現許多不一樣的地方,而且也希望我們擺脫凡事只為了追求 CP 值這件事,並不是說務實不好,而是一分錢一分貨,貴的東西有他貴的道理,但我們可以成為去理解這些東西好在哪裡的人。
冠毅:
需要加強的部份不僅是與政府配套可以有更多的強力連結,或以更多元的方式獲得支持。各品牌間的服裝調性或是品牌呈現的方式需要更區別出來,而非更同化為類似風格,簡單來說百家爭鳴的生態總會比一家獨大來的有趣。
M:推薦除了自家品牌以外,值得我們留意的知名或潛力台灣品牌。
Jenn Lee:
我很喜歡 01woomin,他是我好朋友華華的品牌,跟我這個瘋狂創作者不一樣的是他有一種安靜的詩意,品牌視覺與商品細節非常講究,是個有匠人之心值得細細品味的品牌。
Ken:
我想推薦 1DYLL,該品牌是由 H. 所擘劃,H. 在時裝方面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資本,也同時具備行銷與市場分析等洞察能力。
1DYLL 嘗試討論的概念有些啟發性,其旨在「自在」的樣貌,而它觀察的對象則是日常生活中的「人群」。即使是標榜最舒適的服裝,人們仍然有各自的使用場景和應對方式,而這種個人化的穿著習慣便折射出人們真實的「生活面貌」。
在精緻文化之外的生活場景中,我們起初並不是為了彰顯某些比例而去扎上衣或是捲起袖子,又或者是為了故作姿態而不將褲腰穿至腰上;相反地,自然地調整服裝以利於眼下的動作,繼而堆砌出的各式各樣不同比例面貌,才是一幅真實的生活圖景。
Michael:
包含 Professor.E、idyLL、ANOWHEREMAN 或是 Plateau Studio、PROTOTYP 等等,都是值得留意的新銳台灣品牌。我平常都有默默的支持(笑)。
冠毅:
近期的話會是 NAMESAKE,除了品牌核心是以籃球與家庭這點去切入非常酷以外,無論在於國際間的討論度或是回到服裝本質上,這個品牌都做得相當完整有誠意!
M:身為熱愛時尚潮流文化的一份子,在台灣的這個產業裡,你理想中的模樣是?
Jenn Lee:
我希望一天之內能夠眼球高潮五次!
Ken:
若有這烏托邦的前提,我期盼的是服裝愛好者能夠衷於他們的獨立判斷,對於品牌的熱愛是來自品牌啟發的觀點,或是勾起內在的某種共識。
雖然作為一個服裝品牌的主理,僵化的部落式穿著(複製人)卻是我相對不樂見的,因為全身皆同一品牌並不能展示我們的個人觀點。在服裝文化上,我認為愛好者們必須去發掘自己的穿衣品味,盡情地混搭嘗試;因為一位有意思的路人穿搭絕對是創作者們的靈感來源。
Michael:
團結。我覺得同行之間反而可以有更多的交流,而不是每個品牌都將對方當作競爭對手互不來往。這概念有點像是過去的「安特惠普六君子」,或是像日本許多的時裝設計師一同互相扶持交流等等,讓整個概念與想法提升。
冠毅:
其實心中的理想藍圖依舊沒什麼改變,呼應到 2022 結尾,舊風格依舊有厲害的品牌存在且持續傳承;而有新想法、新風格且施展拳腳的平台得到合理的支持,讓整體時尚產業能夠在商業與服裝本質上抓到舒服的平衡。
經過四位業內人士的解析過後,相信各位對於此台灣時尚結構或相關議題有更多了解。其實一個國家的時尚力、創造力,都能象徵一個國家有多深的文化底蘊,而台灣現在的時尚環境比起過往,確實已經成長許多,資源和管道相對亦更加多元;文化部同時也開始注重相關領域,就算還不盡完善,至少也已經讓我們看見有所行動。
只不過一件事情要從零到有、要從有到更有,需要非常多時間的積累,還有整體大環境的認知、思想共同合作運轉,才能越來越好。因此我們也期望,未來台灣能繼續有更多躍上國際的時尚品牌誕生,並且創造影響力,讓世界更加看見。
除了業內人士的努力外,我們還能做更多什麼呢?閱讀完文章的各位,不妨也可以留下你們的看法!
Editor / Perry
Photo / NAMES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