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2017
D.O.C. by Lig Vol.010 – 不過是個編輯
這次的主角人物,是發起 D.O.C. 的我。 與 Vol.009 豆子 聊過後的 D.O.C.,的確我不意外豆子將矛頭指向我,然而,不意外並不代表準備好了,寫自己比起寫別人真的難上許多。
如若能加諸些「什麼」在 D.O.C. 裡面,會是什麼樣的延伸?你知道你身邊即便覺得無趣的人,也能對他所品的一杯茶侃侃而談嗎?那些身邊存在許久的普通人,他們是對生活裡某些事物是認真在執著的。我在想什麼是「普通」什麼是「特別」,反覆騎車上班過程裡的漸悟,我好像知道了現階段該做的事,那就是從「普通裡挖掘新鮮事」。
因此,我沒辦法寫出像北野武那般尖刻地的自述,也沒辦法從旁觀者的角度下筆,只好用一種隨興但不隨便的方式,試圖整理出個第一人稱的自己。
首先我要承認的是,最一開始單純覺得「編輯」這兩個字實在是太酷了!一旦有人問起職業,能回答編輯應該是件很驕傲的事吧!然而,在成為編輯的路上有趣的人固然存在,反倒無趣的人多不勝數,讓我納悶起開始所認定的編輯,怎麼不酷了⋯⋯。直到現在人人都可以是編輯的時候,我發現已經無法像當初那樣想要帥氣地回答出:「喔我是編輯啊!」那種加上後面驚嘆號帶點自豪的語氣。 讓人覺得有趣的事 究竟是誰影響誰 執著與固執一線之間
註1:深沢慶太(Keita Fukasawa)曾任《STUDIO VOICE》編輯部負責設計專題的特集報、《Numero TOKYO》的特約編輯,文章常見於《AXIS》、《Casa Brutus》、《Pen》、《+DESIGNING》、《NYLON JAPAN》等雜誌。
不該侷限單一行銷手法
人是要向前看的,既然紙本雜誌已不復以往,該如何在數位環境底下去影響更多的大眾?好的內容該透過什麼形式讓更多大眾能夠消化吸收?坦白說我尚在摸索,摸索更多可行的辦法去教育讀者們取捨好與壞,如果不想用聳動的標題、排隊的人潮、寵物的萌樣等過度消費的行為來取悅大眾,那麼,我該想的是開創另一種方式去行銷我所認為好的、有趣的、酷的事才對,但真的需要時間。
我還是喜歡翻閱
紙的溫度到底有多矯情?不管是雜誌或是書,它們的溫度是一種錢花下去買到寶的溫度,一種買回來翻一翻發現難看的溫度,一種將書名排列起來看爽的溫度,當然這是對我來說。常在想會不會以後世界上沒有了雜誌,書都放網路,出版社根本是什麼也沒人知?也許十年又或者三十年,每當想到少了期待,少了翻閱下一頁的驚喜,那感覺是真的挺無聊的。
流量無關好壞 現在能做些什麼事
「傳遞訊息給值得傳遞的人」我仍舊相信每個媒體都有它存在的價值,當中的價值則需透過上到下的團隊去創造的。在這幾乎只是被消費的時代裡,身為媒體的上位者必須認知到你真正的受眾是誰才對,負責執行的編輯團隊理應發掘真正有趣有益的事給大眾才是,如若一昧地追捧時下讀者的喜好,充其量媒體也不過爾爾,編輯也無需妄自尊大。當大家都在爭同一塊餅時,旁邊掉下來的屑屑說不定才是最好吃的,做出讓大眾知道屑屑值得一吃的事吧!
D.O.C. 之所以形成,純粹是想回歸編輯本能,這個世代裡不再需要我去吹捧任何「特別」了,那些習以為常的特別已不再有趣,我想做的是拉長時間去看待僅存的台灣編輯所能生產的內容,包括我自己。 王啟光,師大巷弄裡一間黑膠倉庫——先行一車的老闆,那裡以他為中心是處臥虎藏龍之地。
Definition of Cool,對 Cool 的闡釋,我想憑藉現世代街頭上的人們對於各種領域的專注研究,共同來定義。D.O.C. 不走虛張聲勢的淺談即止,亦絕非帶你走向流行前線,藉由人與人的連結來延續下去。透過那些人,去講述各自領域裡獨到的見解;透過這些人,去告訴我們下一個,他也覺得酷的人。
Editor / Y.J
Text / Y.J
Photo / 郭芳維
Design / Joh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