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穿著一席深色機能服裝,最愛喝的飲料是「可口可樂」,沒事就喜歡逃離喧囂跑到戶外露營放鬆,若你是今天的攝影師主角——Uliz Hung 的友人,對他的印象會是覺得這個人很有自己的個性,說話亦是真實不造假。目前身為「利光大助」攝影工作室的負責人,Uliz 拍攝過無數種類作品與商業案,並在業內具知名度,不過與許多人相同,最初 Uliz 亦是沒有想過自己會走上攝影這條路。

「做攝影師之前,我國中的時候想要當廚師,高中的時候又想要當設計師,但到了大學發現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當初是因為在朋友的生日聚會上認識了我現在的師父,他無意間就問我要不要去他那邊當助理看看,結果一做就做到現在。」Uliz 解釋著當初的入行原因。

有時候機緣真的很奇妙,一個瞬間就會領著自己到一個從未想過的地方去。Uliz 曾經做過非常多的工作,然而,也是因為他從小就流露出對攝影的興趣,或許冥冥之中便結下了與攝影的不解之緣。

「其實我從小就對相機有興趣,從幼稚園大班就喜歡拿家裡的傻瓜相機拍照,一直到國中那時候數位相機剛出來,我開始買相機一路買到高中、大學。但當初就是因為喜歡才做這些事情,也沒有想那麼多,當然也沒有特別去鑽研哪台相機比較好、該怎麼拍比較好,純粹是享受拍照的當下。」Uliz 如是說。

興趣與工作到底適不適合連結在一起?這問題沒有正確答案,但當興趣與工作是同一件事,著實會有更多的熱情驅使自己投入,卻也讓人好奇是否會面臨著時間久了熱情會有所消磨的問題?Uliz 認為並非熱情被消磨,而是麻痺。他也解釋一份工作做久了會有麻痺感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但這樣的感覺不見得是壞事,因為它除了是工作,已然也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對此 Uliz 看得很開,麻痺並不代表無感,只是待消化的一種必然過程罷了。

條件內的無限可能

曾經,作品以商業案居多的 Uliz 也開過自己是一位「廣編攝影師」的玩笑,但他不認為自己屬於哪一類攝影師,並非潮流攝影師,也不是時尚攝影師,很純粹的就是替需要的人解決他們的問題並有所產出,這樣就已很有成就感。

而拍攝經驗豐富的 Uliz,參與過的廣告商業案子不計其數,與客戶的溝通已經是家常便飯,當然也因此學習到了一套流暢的應對方法,以及雙方之間的想法交流。對於時常會被問及的「如何在這之間取得作品的平衡?」在 MIXFIT 早先訪問過的《頂樓先生/人們眼中的平凡,由他來賦予不平凡的意義》內文中,張欽曾說「若不去理解商業,很難成為真正的藝術家。」Uliz 則是有著不同的觀點,他認為商業和藝術本來就是兩回事,在他認識的攝影師當中,有些專門拍商業案,有些強項則是拍藝術照,每個攝影師適合的領域及所擅長的項目都不太一樣,沒有所謂好壞,只是一種選擇。Uliz:「可能我就是剛好比較能抓到客戶想要的是什麼,因為畢竟商業案對我來說就是服務業的一種,你要想辦法達成客戶的需求,要讓他們滿意。」這是 Uliz 看待自己專業的態度,同時也提供了我們對於攝影不同的觀點。

以前的 Uliz 會把自己侷限於某種框架內,角度、構圖、擺設……都會以客戶的想法為主。但他表示這幾年已經開始改變了這樣的做法,並試著去做調整,因為他認為再這樣下去自己在攝影專業上會更加無法發揮。不過 Uliz 仍表示:「但總歸我還是認為無論如何依然要滿足客戶的需求,在有限的範圍內去加入一些自己覺得不錯的元素。」

我想,「在有限的條件裡玩出無限的可能」會是最佳的註解吧!

在另一方面,其實也好奇 Uliz 是否有過完全是自己發揮的案子?他則是坦言這樣的經驗並不多,無論商業案或與媒體合作拍攝編輯單元,每個人都會有各種不同的需求。他認為既然是「合作」,還是要滿足團隊的需求,溝通方面亦要顧及大家的感受,如果真的要完全主導,那則是稱為「作品」。不過 Uliz 也表示,在時間允許的空閒情況下,未來可能會拍攝自己的創作,大家可期待一番。

攝影並非一個人的事情

在普羅印像中,懂的攝影專業、如何架設與使用器材、燈光角度知道怎樣去處理,並拍攝出漂亮的照片,就已經可說是攝影師,但 Uliz 表示要成為攝影師,「溝通」才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我覺得攝影師完全就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你要跟造型師、彩妝師、客戶、業務甚至美術之類的任何人溝通,這過程就已經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Uliz 隨後也提到,就算是藝術型的攝影師,也是會遇到合作的機會,溝通亦是必然。對於攝影師這個職業,畢竟是靠它支撐自己的生活,所以還是會有面臨許多商業的時候,他認為若有能力可以與客戶良好的溝通,才比較得以稱得上是攝影師。「除此之外,也需要會很多攝影以外的事情,不用什麼都很專精,但什麼都要參與到。」Uliz 補充說。

不拘泥於定義風格

「風格很主觀,你要我去解釋自己是什麼風格,說真的我也無法給你一個很好的答案。」Uliz 坦然的說。

一直以來,「風格」確實是摸不著邊際也無法好好去定義的東西,很常時候都是經過了大量的嘗試及修正後,無形中慢慢積累出屬於自己的那種所謂的風格。先從 Uliz 的黑色系穿搭說起,對他來講,會衍伸出這樣的搭配習慣,其實只是因為最一開始的「懶得去花時間搭配」,因此都買黑色的穿最快速。久而久之,輾轉認識了製作機能服飾品牌的朋友,便穿上了朋友做的衣服,但依然保持著全套黑色的初衷,因此 Uliz 穿搭在大家眼中,就成了後來的黑系機能風格,但對他自己本人來講,並沒有刻意的營造這種樣子。

回歸到攝影的正題,Uliz 坦言雖然剛入行時多少受到了師父的影響而有某些特定的拍攝方式,但對他而言,風格這件事其實沒有一個特定的模樣。Uliz:「我滿常去嘗試某些我喜歡的攝影師的拍攝手法,但久了也就了解到那樣的作法或成品可能並不適合我。」

Uliz 亦舉例解釋說,假設今年突然有人拍了很酷的作品,大家就會模仿或拷貝,接著我們便可慢慢察覺越來越多一樣氛圍的作品出現。Uliz 了解大家會想要去嘗試,因為他自身也會,不過他認為:「重要的是怎麼樣在這個過程中,將模仿來的新方式與自己的想法相結合,這才是衍伸出適合自己樣子的最佳途徑。」

對於風格的解釋,同時呼應到了 Uliz 如何去看待一張照片的好壞,以及什麼樣的作品能夠吸引他的目光。「照片這種東西的好壞本來也就很主觀,在現今每天都在看照片的時代,我覺得只要能夠讓我願意在有限的時間裡,多為它停留一點點,哪怕只是幾秒鐘,那麼它對我來說就是好的照片了。」

永遠都還可以更盡力

Uliz:「回頭看以前拍的作品,永遠都會覺得明明可以做更好,為什麼沒有做到?雖然當下會覺得這樣已經很滿意了,但事後永遠都會覺得還不夠。」問到每一位攝影師是否有最滿意的作品,有很高的機率答案都是差不多這樣的回答,當然這也是無可厚非的,我相信這就是專業人士對自己的高度要求而使然。

Uliz 亦解釋,會有「作品永遠不夠好」這樣的想法,除了是對自己的要求之外,也牽扯到了當下拍攝作品的資金預算、時間成本等等。有時手邊會同時有很多案子,你要如何去分配時間也成了一項非常重要的課題,畢竟花費越多時間處理的,成果肯定就會越好。

▲Guerrilla-Group 吉豐重工

那麼令人好奇的是,若是否會有很想要拍攝的人物或主題可以讓自己不計時間或成本?「這種感覺會有,但還是要看當下的心情與機緣。」Uliz 如是說。

他表示之前曾經有機會拍攝到日本 DJ Mars89,後續則是因此被國外網站 MIXmag 找上門,詢問是否能幫忙拍攝封面。像這樣的機會對 Uliz 來說,就是心情與機緣兩者都符合自己當下的心意,就算預算少了點,也會很想要去嘗試與接觸。但隨後 Uliz 還是笑著說:「不過對我來講,要完全不計成本是很難的事情,我還是會考慮到現實面的問題。」

攝影以外的影像工作者

在訪談過程中,很意外地是我們聊到了 Uliz 若撇除掉攝影的領域,其實有想學習 3D 繪圖的想法,這其實可以從 Uliz 過往的諸多作品中找出端倪。本身就喜歡科幻的他,亦曾拍過很多科幻題材的作品,不過單純靠相機是無法完成這些艱難任務,還必須仰賴背景的搭建與影像的後製修圖,因此若有了 3D 繪圖的技術,未來的各種各樣場景、元素方能更加容易的去實現腦中那天馬行空的想法。

提到了修圖,Uliz 也忍不住地說:「我本身對修圖是很龜毛的。」而到底修圖有沒有那麼必要?Uliz 的解釋是:「國外許多雜誌其實都不太修圖,人物的皺紋盡顯,但對我來說那樣也很美。不過以現在的台灣大環境及喜好來看,修圖還是非常必要的存在。」

商品與人物相比,Uliz 自身對於過多的去後製人物感到煩厭,他認為那已經不是被攝者真正的樣子;然而反觀商品,由於商品若不後期處理得更漂亮一些,有很多是很難銷售出去的,因此 Uliz 則較可接受商品廣告的那種「一定程度的造假」。

與其學攝影,不如學如何成為攝影師

從曾經是《Milk》、《Keedan》 等媒體平台的站內攝影師,到後來的自由接案,以及現在成為了公司的負責人,談及這一路走來的經歷與變化,Uliz 講道:「待在媒體平台的那段期間,我遇到了各式各樣的人事物,拍攝主題亦従植物、車子、手錶、衣服到跟人物的採訪等都可碰觸,接觸範圍相當廣泛,這是個難得的經驗。」不過時間久了,對 Uliz 來說也萌生出想與更多不同人合作的念頭,跳脫長期與同一個團隊工作的環境,因此決定自由接案,並在最後以自身能力開了公司。

從當初攝影助理當起的 Uliz,現在也早已是收人當助理的專業級別階段,當然也不乏提供後輩們成長的機會,在挑選助理的過程中,Uliz 表示:「工作是開心最重要,有沒有經驗對我來說是其次,擺在首位的則是看個性合不合,以及有沒有心。」Uliz 隨後繼續補充:「不過來我這裡,說實在話,我反而不是教導怎麼攝影,而是如何成為一位攝影師。教導如何溝通、安排時間、控制成本,流程規劃等等,反觀攝影技術層面的東西反而是最好學習的。」

後記

透過本次的深入訪談,我們了解到作為商業攝影師的 Uliz 平時的做人之道,且就像上述所提,「攝影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若只懂的攝影技術但不了解如何良好的與人闡述腦海中的想法,並取得與合作對像之間最好的平衡,我想攝影真的只能當作興趣的一種吧!

最後,Uliz 亦想透過本次機會告訴讀者:「如果找到自己擅長的事情,記得就要把它做到最好,而且不一定要硬去跟其他人競爭或搶別人地盤,先把適合自己的點給站穩,自然就會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Editor / Perry

Photo / Momo

Design / Momo

Video / Will

可以用以下方式登陆

你已成功登入,
系统稍后跳转至首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