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新訊 Trend News

當「你會 Freestyle 嗎?」成為朋友間見面的招呼語時,華語饒舌可不真的成功打入大眾流行市場,宣告嘻哈饒舌是下一個流行世代的主趨勢?



其實有跡可循,近十年來,兩岸地下 Battle 風氣興盛,台灣有 Diss RBL、Madstreet 等比賽撐起街頭擂台,這些比賽是許多大學社團新血打下知名度的地方;中國版圖則由省與省之間或省內各廠牌間的私下較量居多。華語地下 Battle 最具指標性比賽「Iron Mic」則扮演兩岸接線人的角色,是所有好手匯聚一堂的大平台。地下的蓬勃發展,再再為這股即將爆發的說唱文化厚植一層豐富的培養源,等待大放異彩。



等到今天,我不敢說《中國有嘻哈》是華語饒舌發展至今的階段性成果,但它的確打破許多同質文化中彼此衝突,長期論戰的藩籬。節目中,地上地下,偶像派實力派,Old School 派、New School 派(Trap)等表演呈現及音樂風格上的差異,反而展現華語饒舌的文化多樣性。就算這種「化對立為多元」的反向操作是刻意塑造團結力量大的集氣效果,我也給予正向評價,因為唯有幕後團隊做足了功課,才能將一種次文化堆砌成如此高度。



節目中學員和評審的角色地位也非常值得注意,兩者的實力差距是經過巧妙安排後,抓取了看似不太平衡的平衡。評委方,吳亦凡當然是焦點人物,質疑他的聲浪從未斷過,其話題性不斷,從金句「你有Freestlyle嗎?」到節目中戴著鑲金邊圓框瞪大眼的經典畫面,吳亦凡其實也正在詮釋其偶像派作風,只是以一種大家不屑、你不夠格的心態去炒起這一場 Show。



先不管他有沒有純正嘻哈實力,也不必橫向比較他和熱狗、張震嶽、潘瑋柏在音樂圈內的資深程度,選吳亦凡作為評委本來就有前面提過的「化對立為多元」的節目操作,而這樣的操作也唯有建立在一位有臉有形的指標性偶像身上,才有機會引爆話題。


                     
選手方,不用多說,亦有偶像和實力的派別區分,而我在意的是這些饒舌歌手透過節目得到大量的曝光及交流機會。平時他們在地下說唱,雖說場子一場至多一兩千人,但這群觀眾有高比例的回流客,忠實粉絲或其他街頭文化(滑板、衝浪、塗鴉等等⋯⋯)的玩家通常也佔了其中的八九成,但《中國有嘻哈》這舞台不一樣,它和多個主流產業大公司合作,以大眾熟悉的商品進行置入,來包裝嘻哈小眾文化,讓整體形象更顯親民,翻轉嘻哈為幫派文化分支的既定印象。



這種主流市場式的行銷手段雖往往是地下音樂人所厭惡的,但我們卻從這次的實境比賽中得到出乎意料的實驗結果:這個舞台提高了內部參賽選手的音樂視野,也拓寬了視頻前消費者對異樣文化的包容力。兩相正面循環下,看見了未來十年嘻哈文化應走的道路。




對很多長期關注饒舌文化的前輩來說,這無異只是個跟風潮。的確,身邊很多朋友本來完全不聽饒舌,最近一股腦地栽進嘻哈世界;有些甚至拿起筆桿累積韻腳,準備在 Freestyle 時,給對方一拳有梗有力的 punchline。現階段來看,那「全民 Freestyle 運動」滿足淺層消費者的娛樂慾望也就夠了,毋需太在意他們的嘻哈魂到底可以燃燒多久。但對持續創作或關注嘻哈的朋友來說,除了可以「跩」一下表示自己走在很前面外,你們的使命相對重大,大至直接創作把握被炒起的粉絲基數,小至在臉書上分享自己認定的嘻哈金曲(我相信長期關注者的品味不會差)。說穿了,到底支不支持這個文化,其實都看得出來,做好自己在群體中的角色,才有利這齒巨輪有效轉動。



歐陽靖在節目外接受專訪時說道:「嘻哈就是一個做自己的文化。」一直以來,饒舌歌手強硬的態度堅持是他們的中心思想,自詡「萬番強」的性格常常流露於詞曲中,而這股不服輸的氣又決定了他們可以飛多遠,但過程往往是單槍匹馬,孤軍奮戰。《中國有嘻哈》的出現做了大規模同質文化融合,其與國產品牌的合作將節目內容物(嘻哈饒舌)包裝精細,原汁原味地呈現嘻哈本情,如此才會促使文化向外擴張、向內凝聚向心力,成為富有彈性的文化體。


Editor / Antony 
Photo / Google

可以用以下方式登陆

你已成功登入,系统稍后跳转至首页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