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新訊 Trend News

還記得封面這張圖片嗎?由洛杉磯的球鞋客製單位 The Shoe Surgeon 送給 adidas 副總裁 JON WEXLER 的鞋履,雖是親友限定,但會受到關注無疑是 JON WEXLER 親曬 Instagram 人以為是款聯名作。而這個拍攝的小動作及細節極強的圖片讓 adidas Mundial Team 系列受到關注,也同時讓「客製」成為了鞋頭們的共通語言。



很奇妙吧?一雙手加上一顆擁有美學觀念的腦袋就能讓搜索率偏低的「商品」迅速爬升,這就好比女人化妝前與化妝後受到的關注同樣巧妙。但這不免也延伸出來一個問題,球鞋品牌的設計除了依靠「經典」及常見的行銷模式來維持銷量外,「官方設計」很明顯的受到挑戰,畢竟誰不想要獨一無二的東西在自己身上?


▲運用 adidas Mundial Team為藍本所打造,上為改造前,下為改造後


獨一無二 VS 原汁原味 
雖說獨一無二造就穿著者的不凡,但有一派人馬卻始終追求原汁原味,就好比說喜歡 Nike Air Jordan 會知道 Michael Jordan 的經典歷史,喜歡城市機能性會選 Acronym 的原始設定,這些當然都是取決於個人喜好。但反觀來看民間的非官方品牌利用球鞋品牌的鞋履在外觀材質上的更改,無論是用料及細節似乎明顯的全面性提升,甚至在銷售方面都比原始版本更快售罄。



為什麼會這麼說?來看看細節比較吧,拿原始的 
Air Jordan "Banned" 來舉例,外觀上使用質感上乘的平滑亦或者是荔枝皮皮革來呈現,再搭配上 Michael Jordan的 傳奇歷史,透過歷史的加持下,讓鞋頭們不得不擁有一雙。



而客製版本呢?以 
Air Jordan 1 "Banned" 為基礎原型,在外觀的處理上採用小馬毛為整體設定,且鞋舌用高檔的皮革打造,此外在鞋舌上採用金色燙金字體為細節點綴,光是材質上就有多種細節變化,但由於用料的關係在價位上也都是數百、數千美金起跳,有興趣的人可以到 The Shoe Surgeon 觀看。



不僅是球鞋本身,就連原盒也重新塑造了一番。


▲ 官方 Shoebox    


▲ 客製 Shoebox 

接著是另一位設計師 Shawn Curtin 汲取 Nike Sock Dart 鞋款打造出全新型態的 Functional Shoe。但必須先提到的是,大家都知道 Sock Dart 材質使用透氣網眼製成,且到現在還出多款材質但不同配色,理論上是發展的非常成熟,但民間的設計師卻利用了類似 Acronym 品牌的機能性元素,在鞋面上置入防水拉鏈及尼龍扣帶,且將原本置於 Sock Dart 的中部搭帶拔除,更完整呈現了所謂的「機能」二字。

▲官方版本


▲客製版本


▲客製細節,
這拉鏈細節的呈現不免讓人想到他是參考 Acronym x Nike Lunar Force 1 SP 外觀設定。



甚至很多人說 Nike x Stone Island 雖材質上強化不少,但外觀上卻還是輸了。


▲Nike x stone Island Sock Dart

就連另外一位香港球鞋客製師 Ziv Lee 也做了同樣設定。





品牌方是否該重新檢討官方設定?

就如上述文中所堤,經典固然是不可動搖,但消費者胃口越來越大,不像最初一樣只要能買到心目中的鞋履就好,我在各大品牌方社群網站的留言區看到多次的留言不乏有「出的越來越醜」、「都一樣根本國民鞋」、「配色改了東西一樣真無聊」等字眼多次,並不是說客製有多好,但種種的留言以及球鞋製作材質等因素,確實威脅到官方。



雖說威脅到官方,但一定也會有人說「所以才要靠聯名拓展出不同的設計啊」,沒錯!這句話說得很對,現在品牌一直再聯名打造出不同的設計有多變化非常好,但從另一個角度設想,聯名款就是那幾雙鞋,那其他較不熱門的鞋履呢?難道銷量就看著它持續委靡嗎?我想這應該是在任何一個行業都不熱見的。



與客製師合作? 

無論是在《中國有嘻哈》的吳亦凡著用客製化的 Nike Air Jordan 1 Black toe 鞋履,亦或者 B.C.W 穿著 Goyard Vans Custom 皆受到關注外,如果能與客製師合作且結合「名人效應」,或許在銷售方面會有一定的成長。雖可能會因材質的不同及人力製作成本造成價位提高,但看過這麼多社群網站及穿搭分享的潮眾們分享的單品來看,買單的人理論上是不佔少數,所以與客製師合作亦或者是開立新的設計部門等企劃,應該是不無不可。





國外客製鞋出場率也提高了不少









雖說是 VLONE x Nike Air Force 1 Custom 官方版本,但不管國內外似乎都參照著 A$AP ROCKY 的上腳圖自己製作出類似版本。



結語 
必須先跟大家說聲抱歉,礙於客製鞋款太多了,無法一一介紹。 

現在已經是求新求快的世代了,球鞋出的頻率已經跟快時尚品牌沒兩樣,但消費者看的聯名款似乎永遠都是那幾款,我想品牌方也因應消費者的需求把固定幾款做大以維持銷量吧。至於要怎麼把其餘款式抬起,這也就看品牌方如何決策了,畢竟誰能準確了解到消費者的口味,錢也就跟著進來囉!


要怎麼不破壞經典原味同時具有強大吸引力確實是個很頭痛的問題。


Editor / Bald
Photo / google、Nice Kicks、Highsnobiety、Hypebeast、Instagram、Sneaker Freaker Source / Bald、Instagram

可以用以下方式登陆

你已成功登入,系统稍后跳转至首页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