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喜歡街頭潮流文化的朋友而言,藤原浩(Hiroshi Fujiwara)這三個字肯定有著非凡的意義,它不僅是一個人的名字,甚至可以代表著一種文化或是一種精神。幾乎任何你能想到的日本品牌都跟他有關,他是音樂家、作家、藝術家、設計師……,兼具多重身份的他受過各個文化的薰陶,讓他能夠輕易將日本不同風的格設計師串聯起來,並且壯大所謂的「裏原宿」文化。究竟,藤原浩是如何坐上潮流教父的寶座?我相信熱愛流行文化的你絕不會錯過今天的欄目。

▲ 免費的機票(Photo / GAMECORES)

1964 年 2 月 7 日的三重縣伊勢市,看似平凡的一天誕生了 20 年後的潮流領袖,誰也沒想過這鄉下孩子未來竟會對所謂的街頭、潮流文化造成如此深遠的影響。水瓶座天性使然,藤原浩本身就對於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特別在流行這塊,他更有其豐富的創造力,甚至有「他能預測未來」之說,不管如何,他決定在他 18 歲那年前往流行重鎮 —— 東京。我們都知道,藤原浩的音樂素養相當高,他同時也是一位頗具盛名的 DJ,到了東京不久,藤原浩參加了由知名樂評大貫憲章所舉辦的「London Night」活動,並且拿下「最佳穿搭獎」獲得了一張免費前往英國的機票。

(Photo / kknews)

當時適逢龐克文化的全盛時期,最紅的品牌當然非 Vivienne Westwood 莫屬,除了服飾之外,藤原浩更是接觸到了他所熱愛的音樂文化,以及街頭、藝術甚至是商業操作等等。在英國待了一段時間之後,藤原浩積極與各領域的人接觸,包括了 Sex Pistols 的經紀人同時也是 Vivienne Westwood 的愛人 —— Malcolm McLaren,他告訴藤原浩:「London Is Boring Right Now . You Should Go To New York .」結束倫敦的旅程藤原浩決定前往紐約。這時候,藤原浩要面對的不僅是東西方思維上的差異,更是宏大的世界觀,作為一位保守的日本人,紐約就像是一座文化大熔爐,龐大的資訊量及文化衝擊不僅沒有澆熄他對於流行的熱忱,反而激發了他學習的動力。

(Photo / kknews)

日後,他將 Hip-Hop 文化及刷碟技術帶到日本,在當時,這樣的曲風可謂「破格」,但他的瞻前能力告訴他「這就是趨勢」,於是,回到日本的藤原浩帶著他的唱片到活動或是夜店裡「刷」,久而久之不僅刷出了名氣,同時也刷出了他於日本廣大的人脈。不僅如此,藤原浩在那個網路尚未普及的年代,兀自往返東京、倫敦及紐約,吸收各種新知之後帶回日本與年輕人分享,同時也透過他學到的商業操作,販售在日本當地買不到的服飾、唱片。跟著,他於《POPEYE》《HUGE》等雜誌擔任客座編輯,對於媒體的部分,當年可說是他相當積極經營的領域,隨後不僅創建了 honeyee更在近年成立了 Ring of Colour透過媒體,藤原浩傳遞了他認為酷的事,而這只是這個叛逆酷小子跨足潮流的第一步。

▲ 裏原宿是兒子還是棋子?(Photo / gegugu)

日本可說是潮流文化的發源地,其中又以原宿最具代表性。關於裏原宿的發展各位朋友不妨 點此 回顧,另外,在前言中我們有提到,有許多品牌的主理人之所以能有今日的成就多半與藤原浩有關,藤原浩會被稱之為潮流教父的確實至名歸。舉凡 BAPE 的 NIGOUNDERCOVER 的高橋盾NEIGHBORHOOD 的瀧澤伸介都能算是其得意門生,至於對於這一切不屑一顧的 have a good time 雖然不在這範疇之內,但也算是潮流圈一支十分有趣的品牌。如果說沒有藤原浩打開了這個先例,或許日後就沒有這些品牌,甚至是不會有所謂的裏原宿文化了。但究竟,藤原浩是把裏原宿當作自己的兒子一般看待,還是只是他的一種商業操弄呢?

(Photo / honeyee)

80 年代末,藤原浩的「大兒子」誕生了,它是 GOODENOUGH。有別於一般街頭品牌的操作,藤原浩將類似精品的質感到到街頭品牌當中,叛逆、反骨的氣質頓時多了幾分溫雅的調性,同時也使得原本被認為邋遢、低俗的次文化往更高的層次邁進。此外,他也把限量(飢餓行銷)、基本款(Tee、Hoody 等等好賣的單品)的概念帶入其中,奠定了日本街頭潮流品牌的行銷輪廓。到了 90 年代藤原浩組了一支名為 Tiny Panx 的嘻哈團體,他也設法將 BAPE 的知名度推至最高,並且發展了其與 Nike、Levi’s、visvim 的聯名機會,此一舉動成功打開了裏原宿各大品牌進軍亞洲其他國家的大門,同時也樹立了小眾品牌在操作面上的榜樣,據悉,Supreme 與 Palace 就是參考了這樣的模式經營。

(Photo / honeyee)

既然說藤原浩在操作層面本不屬於「本格派」,想當然爾他會做出許多「不倫不類」的事,關於他狂放不羈的言論我想不用我贅述各位就已經聽過不少。一直被稱作教父的他表示:「世界上根本沒有所謂的潮流教父」,反之,他認為在幾個較大的流行聖地裡頭,都有許多人致力於流行文化的推廣,且每個地方都會依據自己的特色發展出不同的街頭樣貌,這才是 Street Fashion 酷的地方。就其手中的 GOODENOUGH、fragment、「游泳池」the POOL,甚至是「停車場」THE PARK.ING GINZA 看來,對於品牌的操作他確實有自己的一套。他曾於訪問中表示:「我不想承擔任何製造成本上的風險,我只要去找 UNDERCOVER、NEIGHBORHOOD 這類友好的品牌聯名,談抽成就好」(有發現沒提到 BAPE 嗎?想知道潮流小八卦的朋友可以看看 這篇),說穿了,這一切都在藤原浩精密的計算當中,他不做沒有報酬的生意。

他自己也經歷過「追潮」的年代,知道所謂「潮流錢也流」的事實,就市場上的生態而言,「每個人都想要擁有潮流逸品」的這件事完全不可能成立,對於電商於近年來蓬勃發展一事,他也想出了因應對策。他認為這就只是將實體店面網路化,消費者可以透過網路買到在自己國家買不到的單品,他不但可以藉由網路,將自己手中的品牌銷往全球,甚至能夠透過實體店面的操作幹一些更有趣的事情。綜觀藤原浩一切作為,不只品牌,甚至是整個裏原宿都只是他的一種商業手法罷了。

(Photo / honeyee)

▲ 不僅聯名也聯思想(Photo / 陳冠希 Instagram)

藤原浩對於潮流的敏銳嗅覺及其獨到的品味,這不僅讓他自己的品牌叫好又叫座,同時也吸引到許多人親自找上門要求合作。但他也不是毫無原則的全面配合,與其說與品牌聯名,不如說是與設計師聯名會更貼切一些。他說:「我喜歡和不同的人合作,不分年齡、人種甚至是設計風格等等,我認為思想跟知識上的交流很重要,而不只是單純把品牌 Logo 放在一起」,像是他與高橋盾的 AFFA、北館洋一郎的 Fenom 等等,在這一系列的大作之中總是會有一些與以往不同的巧思在裡頭,呼應到藤原浩具有創造力及善於顛覆的個性,這一切著實再自然不過。

▲Kim Jones(左)(Photo / Highsnobiety)

除了同溫層本身思維就比較接近之外,藤原浩自己也習慣在限制中尋找不同的可能性,因此,我們會看到他在早期多與街牌聯名,而近日卻漸漸往精品著手。此一舉動不僅將自己的高度提升至至尊的等級,同時也開創了街牌與精品共存的新紀元。來聊聊近期討論度最高的 fragment x LV 吧,Kim Jones 對於藤原浩的評價相當高,甚至到了崇拜的地步,早在 Kim Jones 於倫敦的 Gimme 5 工作時兩人就見過面了,當時 Kim Jones 對於藤原浩的思維十分欣賞,就此建立了兩人的好交情。對了,當時 Kim Jones 也在 Gimme 5 認識了高橋盾、NIGO 以及 Supreme 創辦人 James Jebbia,這些事對於日後 Kim Jones 與不同風格的設計師合作有相當大的影響。

(Photo / LOUIS VUITTON)

講到 fragment x LV,有了友情加持之後雙方聯名的機率可說是大幅的提升,至於單品的呈現可又是另一件事,有人認為藤原浩創意不再,只是簡單地將 fragment 藍及閃電 Logo 放在 LV 的經典設計之上,而其餘小件單品更是了無新意,既看不出特色又難以入手。更加證明了藤原浩對於本次的聯名的目的十分單純,就是提升品牌高度如此與賺錢而已。不過,對於整個業界的影響就在於他打破街頭與精品的藩籬,讓服裝及流行有更多的可能性

▲ 「最沒用的東西就是媒體」(Photo / Ring of Colour)

繼於《POPEYE》擔任客座編輯之後,緊跟著藤原浩創建了 honeyee 以及 Ring of Colour,但他卻毫不掩飾地講出:「Media Is Really Weak」,這句話背後的含義究竟是什麼?而既然他如此認為,為何又要成立 Ring of Colour 呢?

(Photo / Ring of Colour)

藤原浩認為,雖然說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個網路發達的世代,任何資訊都可以快速的流通,但多半是些不需要被記得,甚至是無須傳承的消息。對於 Ring of Colour 他是採反向的操作方式,介紹文化、古著、收藏……具有傳承意義的東西。當然,裡面無可厚非還是會有一些置入或是廣告,不過它卻是以一種舒服、適當篇幅、有深度的方式放在網站裡頭,即便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是廣告,但卻做得漂亮。所謂的漂亮並不是說照片有多漂亮,或是排版有多精美,甚至在文字方面也沒過多華麗的詞彙,而是說它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出現,同時也能帶給讀者一些知識,對於讀者而言這就是一種漂亮的廣告置入,而非「視覺強姦」

(Photo / Highsnobiety)

真正的流行文化早在 90 年代就已經死了,如今,每個人對於所謂『Lifestyle 時尚』都過於依賴,Uniqlo 是個不錯的品牌,但絕對稱不上 Fashion,真正的時尚應該是要更艱澀、更不舒適才對。」藤原浩受訪時是如此說道,雖然沒在現場不能夠感受他在說這些話時的情緒,不過卻不難理解他想表達的意思。雖然時間一直往前推移,但時尚不但停滯不前,甚至不斷探究以前的流行,不管是風格、元素、用料、製程都是如此,意味著現今根本沒有能夠代表當代的 Fashion,人們已經失去創造的能力,而媒體對於整個時尚產業而言就只是一種傳播方式罷了。他說:「或許有人會認為某些 Icon 的影響力比設計師還要強大,但他們並沒有真正創造任何設計,你說 Kanye West 有自己的品牌,但實際上人們只 Care 他又買了哪些東西或是穿了什麼。」

(Photo / X分子)

當年藤原浩於《POPEYE》擔任客座編輯是在傳遞他覺得酷的事,而那些事放在《POPEYE》上完全政治正確;由於 honeyee 是網路媒體,自然多了一些流行快訊,但仍然是以單元、訪問居多,讀者不至於會有過於商業化的「噁心感」;至於 Ring of Colour,這時候的藤原浩完全能從心所欲做他自己認為對而且喜歡的事,他廣邀各界寫手分享他們腦袋裡有的東西,這些東西不見得最新、最潮,卻是真正酷而且有價值的,至於是否能夠被大眾所接受,我認為這點不在藤原浩當初創刊所考慮的因素之內。

(Photo / SIZE)

(Photo / Pinterest)

後記

藤原浩,面對這個頭髮半白的男人有多少人能不敬畏三分?對於 90 年代出生的朋友而言,他在街頭、潮流領域莫大的貢獻絕對能夠被稱作「教父」,但絕對不能從單一面向去看待這個人。品牌的操作面,他可稱作裏原宿與潮流文化的推手,同時,他也是一位出色的商人。在文化傳遞方面他盡心盡力,或許多了幾分機運,但值得驕傲的是他沒有浪費他的好運與資源,反而真的在做一些很酷的事。雖然說日後他的做為讓人摸不著頭緒,卻為後世帶來許多啟發,能被稱作潮流教父,亞洲至今或許只有他一人吧,但我覺得以前的他比較酷啦,你覺得咧?

Editor / 3xL

可以用以下方式登陆

你已成功登入,
系统稍后跳转至首页

关闭